欢迎访问济宁经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青年干部要勇担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30 14:53 浏览次数:4977次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会发言摘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11月15日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会,9位学员先后发言,现将发言摘要刊发。




























增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自觉

□  林红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为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大历史观角度,继承和升华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精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理念高度契合;报告中“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表述,汲取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仁政爱民”“节用裕民”等理念中蕴含的哲理;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赋予了新内涵;报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时代演绎;报告提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要求“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传承弘扬了“正人先正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理念;报告号召全党“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等理念的进取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学细悟报告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委书记)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国企时代担当

□ 衣立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举旗定向、兴党强国、引领复兴,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坚定不移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这是党校学员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底色,是党校学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原则。

作为国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深读报告原文,注重“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企担当作出积极贡献。二是聚焦实施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征程上,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三是聚焦推动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征程上,要全力保障能源电力基础供应,大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坚持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者系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路松明

迈上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市、大县,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要振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建设天府粮仓,总结推广“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经验,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贯彻大食物观,大力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特色水产、威远无花果、精品蔬菜、肉牛羊等产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设产业化育种体系、供种基地。

乡村振兴关键是农村要美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规划建设乡村路、水、电、气、通信网。擦亮农村生态底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积分制为抓手,激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根本是农民要富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求,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抓好农民转移就业、创业就业,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就业要收入。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分享更多产业收益。(作者系四川省内江市委副书记、资中县委书记)

  



强化人才自主培养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 徐海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部署。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勇担使命、主动作为。

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有“才”,才能有创造力;有“德”,创造力才能有方向。要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持用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启智润心,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学高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学科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深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学科组织模式,探索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之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科育人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坚持引育并举,形成人才“强磁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要树立和践行“尊重、创造”的教育理念,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加重视知识整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更加自觉做好新征程上党的宗教工作

□ 张东晖

宗教工作干部要紧紧围绕政治站位、时代方位和职责本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政治上的坚定。指导推动宗教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热忱,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心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

深入领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的最大底气。

坚决落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强化行动自觉。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者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林   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我们继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又要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惠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新征程上,我们将用新的奋斗扎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作者系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

 



做好新安全格局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 王铁汉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百姓民生,而且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做好新安全格局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近年来,人民群众伴随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托,以“一失万无”的警醒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守护好“人民的心”。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坚决贯彻“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突破道德底线的突出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痛恨的违法犯罪问题,从严、从重、顶格处罚,强化信用约束,推进联合惩戒,让食品安全违法者无处藏身、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大格局,从根本上实现从“少数人管多数人”向“多数人盯少数人”的转变,让“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个体都行动起来,实现更大范围、更强合力、更高效率的食品安全治理。(作者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总监)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梁家峰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在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导向,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品格,坚持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格局境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在引领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在指明了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理念。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等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思考,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思想之光不断照亮人类发展的前行之路。(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增强干事创业的志气骨气底气

□ 石   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气势恢宏,体现了百年大党立志复兴的大志向、引领时代的大担当、不负人民的大情怀、兼济天下的大格局。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从报告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志气骨气底气。

从报告的实践广度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高度凝练与总结,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实践伟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底气和最佳素材。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从报告的理论维度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骨气。从理论创新维度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理论勇气。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产更多“冒热气”“带露珠”“沾泥土”的好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报告的战略气度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志气。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进行了全面部署,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我们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者系新疆日报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